《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使用)》的出版发行,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教育提供了精准导航,标志着理论教育从“全面覆盖”向“精细深耕”迈进。党的创新理论是党员干部补钙壮骨、凝心铸魂的思想源泉,唯有以“精”字贯穿始终,才能让理论教育真正入脑入心、见行见效,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筑牢思想根基。
以“内容精研+体系精准”为基,把准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定盘星”。内容是理论教育的核心,“精”的首要前提是确保理论传播不跑偏、不走样。《大纲》的出台为内容“求精”提供了根本遵循,各级教育培训机构需以《大纲》为蓝本,在理论钻研与体系构建上下足“苦功”。一方面,要深钻理论内核,组建专业师资团队,系统梳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与实践要求,打破理论“碎片化”解读的局限,形成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的知识体系,既讲清“是什么”,更讲透“为什么”“怎么做”,让党员干部精准把握理论精髓;另一方面,要细分教育对象,依据《大纲》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党员干部的需求差异,制定“量身定制”的教学方案——对领导干部侧重战略思维、决策能力与全局意识培养,深入解读国家大政方针与发展战略;对基层干部强化政策落地、群众工作与应急处突能力教学,聚焦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实践需求;对青年干部注重理想信念与创新思维引导,结合时代使命解读理论内涵。通过内容精研与体系精准,让理论教育“精准滴灌”,确保每一堂课都贴合党员干部实际需求。
以“方法精创+载体精细”为要,激活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动力源”。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精”的关键在于用精细方法与多元载体让理论“活”起来。各级教育培训机构需以《大纲》为框架,在教学形式创新上突破“惯性思维”。在授课方式上,摒弃“一人讲、众人听”的单一模式,推广“案例教学+互动研讨”“情景模拟+现场教学”等精细形式——选取理论指导实践的典型案例,组织党员干部围绕工作难点、民生痛点展开深度讨论,在思想碰撞中深化理解;设置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等情景模拟环节,让党员干部在角色扮演中掌握理论应用方法。在载体运用上,善用数字化手段打造“精细课堂”:将理论内容转化为短视频、动漫、H5等可视化产品,通过“指尖课堂”推送学习资源;开设“线上直播+录播回放”课程,满足党员干部“随时学、反复学”的需求;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先进企业、基层示范点打造“行走课堂”,用“声光影”沉浸式体验让理论学习更具感染力。通过方法精创与载体精细,让理论教育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切实提升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
以“成效精评+学用精联”为本,打通党的创新理论教育“转化链”。理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精”的落脚点在于推动理论成果向实践成效精准转化。各级教育培训机构需以《大纲》为指引,构建“学习—实践—评价—提升”的精细闭环。一方面,强化学用精准联动,将理论教学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岗位建功行动”“重大任务攻坚”等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党员干部把所学理论精准运用到破解发展难题中——围绕乡村振兴制定产业发展方案,结合基层治理优化服务流程,针对企业发展提出创新举措,让理论学习成果体现在具体工作成效上。另一方面,健全成效精细评价机制:建立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档案,从“学习态度、知识掌握、实践应用”三个维度设置量化指标,通过理论测试检验知识掌握程度,结合工作业绩评估实践应用效果,引入群众评议衡量服务质量;对学用成效显著的党员干部予以表彰激励,对学用脱节的及时开展谈心谈话、督促整改;根据评价结果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优化教育方案。通过成效精评与学用精联,让理论教育从“纸上谈兵”变为“实战练兵”,切实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党的创新理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大纲》的出版发行为“精”字发力提供了重要支撑。各级党组织与教育培训机构要始终以“精”为纲,深耕内容、创新方法、狠抓实效,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行动指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思想力量。
来自: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新澳门原材料1688大全承办:新澳门原材料1688大全
地址:开封市市民之家五楼 邮编:475000 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12001764号-1
技术支持:郑州信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